为您提供一对一的落户深圳政策咨询服务!

深圳落户咨询网二维码

哪些本科985调剂去上海社科院的人是怎么想的?

栏目:大专本科落户 人气:0 发布日期:2023-03-26 来源:网络

哪些本科985调剂去上海社科院的人是怎么想的?

(哪些本科985调剂去上海社科院的人是怎么想的?)

  

很想知道,这些同学调剂时,对上海社会科学院有充分的认知嘛?去这里读研的目的或意义在哪?为什么不二战?

  

2022.5.28日补充:

  

没想到这个回答成了这个话题的最热回答,那我就补充一下,正好今年也是我读研最后一年,在封控的宿舍里简单记录一下2022年毕业的上社学子们的风采。

  

1.深造情况:

  

三十余人(每届学硕一共就一百多人,读博率差不多五分之一吧)将赴北大、人大、央财、南开、南大、东南、复旦、华师大、浙大等高校攻读博士,其中人大三位同学、复旦四位同学。。。而且北大、人大等学校已经是连续几届都有去读博的。

  

2.工作情况

  

由于目前上海疫情,考公受限。。。而且上海社科院每年都有大批毕业生留在上海的公务员系统,所以这个还没法统计。

  

不过,还是有已经确定工作的,我只举几个身边的例子,为了保护隐私就不说专业了。年前有已经签约京东(北京),年薪按照985档次计算;还有国考进入外交部某司的;选调进入某省的等等。

  

3.研究生本科情况

  

我真的不想再看到,有人拿着自己的本科在社科院调剂群里秀,说自己这么好的本科来社科院可惜了。其实,很多同学都是被迫调剂来社科院的,但有的人还是只会炫耀四年前的高考成绩(本科学历),而有的人选择在这个地方潜心修行,憋着一口气把自己失去的东西重新拿回来!

  

以下仅列举身边人的本科,只是部分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社科院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

  

好了,就先补充到这里吧。祝2022届上社毕业学子,一切顺利!

  

————————分割线————————

  

题主如此设问,不知道是因为表述问题还是其他原因,都给人瞧不起上海社科院的感觉,但现实或许题主并未了解。囿于篇幅,我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角度,以举例子的形式帮助各位读者简单了解一下上海社科院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地位。

  

从宏观上讲,上海社科院作为国家25家智库单位(上海只有两家,另一家是复旦大学),承担着为国家出谋划策的战略任务。十三五期间的国家经济战略规划、国际关系战略规划等规划,都有上海社科院研究员的参与制定,而很多958高校别说参与制定了,就是连了解这个规划内容的机会都没有。而且作为地方最大的社会科学院(同时也是成立最早的,比中国社科院早一年),其为何叫“上海社会科学院”而并非“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比如江苏省的社会科学院就叫“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原因很简单,因为其只是坐落于上海而已,但是其服务的对象并不只限于上海,此举足以可见其认可度,而这种认可度并非出身高校学生所能感受到的。

  

从中观上讲,一个单位的认可度,往往可以从这个单位的人出去是否可以发展的更好,什么样的人愿意来这个单位等方面,体现出来。关于走出去的例子,我就先举一个吧,那便是厉无畏研究员,其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厉老师不光是上海社科院的第一批研究生的代表(社科院没有本科生),也是第一批科研人员的代表性人物。再举几个走进来的例子吧,国外的学者比如哈贝马斯、斯蒂格利茨等一众学界大佬、诺贝尔得主,境外的政要如李光耀、林郑月娥等。上述这些人,在来国内(大陆)就去过几所大学,去的科研单位就更少,而985高校有几个能请得动这些人物?从这方面讲,上海社科院在世界和国内的学界、政界的认可度,不言自明。

  

最后从微观上讲,上海社科院不光调剂生收985、211,其在推免环节也收呀,如果说调剂生是因为走投无路,那985高校的推免生为何也愿意来呢,自然是有其理由。在众多考研中招收调剂的院校或者科研单位,一般都会有中流的985高校学生,但是,上海社科院的调剂生,就我目前所知,本科有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等,请问这些高校的本科生,难道对自己的调剂院校没有下线要求?这些院校学生(包括老师)都认可的科研院所,肯定有其实力,需要你慢慢了解。我就举一个例子吧,上海社科院大多数研究所都是一个老师一年只带一个学生,所以在人文社科领域的硕士生培养中,绝对可以在全国排第一梯队,上海社科院的硕士生们发文不多(人也少),但是,发表论文这个东西为什么要用数量衡量?在我的认知里,一直都是以质量为标准呀。社科院的学生一年只发了十几篇论文,而有的高校硕士生们能发一百多篇,但是社科院发的十几篇都是c刊以上质量的期刊,而高校的一百多篇有几篇是c刊以上的期刊?所以,如今我们不能用数量代替质量判断,不能因为“认知偏狭”,就否认一个事务的价值,当你不了解一件事情的时候,请先自己做好“尽职调查”。

  

以上就是简短的介绍,还望能给知乎的读者朋友们提供一些参考~

下一篇:没有了上一篇:哪些学校考研不看本科出身
此文关键词: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资讯

热门资讯

年的服务积淀

二维码
深圳落户条件电话13671738356
微信号
立即
咨询